top of page
當我以為考上獸醫師執照就完成了我畢生夢想的時候...

 

這不是勵志文,純粹為個人分享如何走上行為學這條路,不要問我當獸醫前途好不好,基本上就是一個do what you love, and love what you do的原則。愛動物的心是必備條件,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條件。

 

總之,10年在美國,1825個日子在屏東,因雙重國籍被退學而重考了兩次(美國大學學分以多抵少有夠不划算,考統測對於國民教育只到國中程度的人來說…一篇文言文裡面到底有幾個人在對話我都數不出…農業概論簡直是一場惡夢),反正從谷底一路爬回來的過程跌跌撞撞(一堆要補修的學分,新生當了三次所以掃地也跟著掃三年,每天下課及週末要趕回高雄教英文賺生活費,還好一路都有支持及幫助我的家人老師教授們!),想說撐到畢業考到執照就要跟很衰小的過往說掰掰了就撐下去吧!還好有考到執照順利當了我夢寐以求的獸醫師,接著就是每天在診間裡無限循環著:視診,被狗兇;觸診,被狗咬;要打針,主人說狗會咬他請我多保重;或是,視診,狗狗撲跳很嗨還噴尿;觸診,已經滿臉狗的口(體)水(液)?打針,狗(貓)飛起來了,還有還有;走進醫院一路噴黃金的黃金獵犬,還沒上診療台已經崩潰鬼叫的金吉拉,一出提籠跟神奇寶貝一樣到處衝撞的浪犬浪貓…

 

這讓我想起在美國唸大學邊打工做獸醫助理的時光,從餵食,掃大便,洗狗,到在手術房裡當助手,接觸的犬貓(及非犬貓)算不少,但可不常見如此行為異常的犬貓.所以當我看著無奈的主人跟他如此無助的寵物,總希望自己可以做點什麼啊!2011 年秋參加寵物行為學獸醫博士Ian Dunbar的課程,見識到了行為學的奧妙,因此開啟了想要多加認識動物行為的念頭,也上過一些國內常見的訓練課程,但是當我需要運用在自家寵物身上時,卻發現所學的根本不夠用。家中有位叫做Marco的臘腸犬,每當出現颳風下雨放鞭炮,他就是進入理智線斷掉的情況。不斷的哀嚎吠叫,找地方藏匿,跑也不是,躲也不是,挖牆壁挖到腳趾甲斷裂大噴血,抱起來可能還會咬人,關籠子可以把籠子咬壞,咬到牙齒流血。什麼正向連結,聲響減免,安定背心,花精,安撫按摩等的對他來說根本沒有用,因為只要狀況一發生,他就是一個歇斯底里的人,很像那種你一巴掌打下去,他會愣一下,然後繼續發狂的狀態,我真的覺得我的狗瘋了!我的家人希望把狗送走,或是做任何手術處置,因為會吵到鄰居,怎麼可能呢?因此我決定:自己的狗自己救!我開始搜尋管道,找到了一個付費的獸醫師的交流及授課平台VIN(Veterinary Information Network,全球獸醫資訊網),剛好有一門小動物行為的課程,立馬報名,授課老師正是我後來的指導老師們 (Dr. Kersti Seksel及Dr. Debbie Calnon),上完課就有豁然開朗感覺,而後將這些知識應用於看診上果然大有幫助,而萌起了想要接受完整訓練的念頭,因為Marco的事情還沒有完全解決啊!持續follow Dr. Kersti Seksel 的課程資訊,原來她在澳洲雪梨大學進修學程(CVE, Centre of Veterinary Education)主持小動物行為醫學的課程,!為了Marco的腦袋不要壞掉!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領域!貴鬆鬆的課程 (真...的…很…貴…)對於一個剛進入職場的低薪獸醫師…就衝吧!

 

10個月的課程,從犬貓的演化馴化,動物學習的理論,神經學,藥理,診斷各種行為上的問題,用藥,管理等,找文獻,寫報告,與教授討論,寫case,從中深深了解到,以前所聽所聞的動物行為實在太膚淺了,因為這一切的一切攸關於先天的基因,後天習得的經驗,環境,生理狀態等來影響腦部掌管情緒及反射等的狀況。課程進行到第8個月時在澳洲墨爾本當地參加一場兩天的Workshop(自以為可以學backpacker拎著一只登機箱可以在澳洲活兩週…結果我根本太遜),終於見到我的指導老師Dr. Kersti Seksel 及Dr. Debbie Calnon本人,以及從各國(加拿大,美國,南非,比利時,紐澳等)前來學習及分享的執業開業獸醫師們,許多醫師本身已經鑽研行為醫學多時且應用於診療上,可見先進國家對於寵物行為管理的需求與重視!

 

在北美及紐澳,一般獸醫院會將行為問題的寵物轉診給行為專科的獸醫師,與訓練師搭配進行三方管理(The 3M’s: 藥物,行為矯正,環境管理),或是純粹想要讓寵物做服從訓練的主人,也可以由獸醫院或其他管道與訓練師接洽。也許是民情及認知的不同,在台灣很難看到這樣的情況。台灣有許多優質的寵物訓練師,對寵物行為上的問題都很有經驗,並且採用正向訓練的方式幫助許多家庭解決問題,但當遇到像Marco這種腦袋打結卻沒有藥物控制的情況,光是應訓練矯正則難以做到三方管理,效果打折扣。處此之外,看了一下積蓄,為了更加了解犬隻訓練,我又報名了美國的犬隻訓練師課程…… 簡單來說,小動物行為醫學很像是寵物的精神科/身心科,不同的情況與症狀有不同的用藥及管理方式,真的不是拿安麗寧來解決所有的行為問題啊…

 

動物跟人一樣,也會有情緒,情緒決定對周遭事物的反應,腦袋裡的神經傳導物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為何焦慮?為何恐懼,甚至攻擊?每一個案例都是一個謎題,找尋線索才能打開這個結。想想,主人和他的寵物本有十幾年的好時光可以相處,但是有多少寵物因為“不乖”被處罰毒打,被送進鐵牢,甚至枉送性命。動物不會說話所以他用行動來表示,而動物會根據與主人互動的經驗衍生出一些行為。因此,他的“不乖”可能只是表達訊息的一種方式,他的“故意”可能就是主人的誤解。如果要把“人”的行為標準套用在動物們身上,那這些動物們真的是超倒楣的…假設今天可以角色對換,他們大概會說“衝三小啊!你很奇怪捏!”

 

呃…我的小小心願,提供專業行為醫療給願意為自己的毛小孩多走一哩路的主人們,敞開心,放開思考,用動物的視界來看這個世界;了解他們的邏輯,看他們用委婉的方式默默的與不自然也不協調的社會環境抗衡著;了解他們的情緒狀態,是否造成彼此的生活中的衝突;了解他們的生理狀態,是否被病痛或內分泌失調擾亂了體內平衡(Homeostasis)而衍生出行為方面的問題。行為上的問題不分物種品系公母大小老幼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矯正為上策!。

 

最後,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行為的重要性,不論您是寵物飼主,訓練師,美容師,獸醫師,救援團體,或是準備成為以上任何一者,了解行為則可以免去許多不必要的誤解及衝突,降低對動物及人所造成的傷害。為了響應尊重專業領域的概念,恕無法在版面上進行任何諮詢活動。和人一樣,有專業諮詢的訴求必有收費,如同您掛號復健科或是身心科,這些服務必須在您也認同專業收費的條件下進行,才有意義。

 

我總愛為了理想碎碎念:寫這麼長一篇,如果你真的讀完它,非常非常謝謝你!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