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與海洋動物同樂的日子(一)
五月最後一個禮拜二的早晨,在出發前往特生中心訓練黑熊前,煎了四顆荷包蛋,微波前晚的剩飯,與室友坐在餐桌前,依個人所好在荷包蛋上淋上醬料,配上一杯奶茶,時間彷彿回到還在海洋公園上班的日子....... 只是八點一同出門後,我的目的地現在變成火車站,而室友依舊是海洋公園。 以往上班騎車約需十來分鐘,腦海中想的盡是當天的訓練計畫,或是如何解決行為問題。動物訓練就是這樣,除了要有完善的計畫之外,也時常需要修補一些瓦解的行為。 動物行為會瓦解的因素很多,首先當然要考慮的是健康,其次大多是環境因素,再來或許會是因為獎勵策略的關係。2-Trial-Contingency是一種訓練原則,意思是當動物對於某個行為連續失敗兩次時,就代表動物對於那個行為的感覺不是那麼的好,所以需要用退步驟的方式重新塑形行為。 說到這就讓我想到海豚“自願性插胃管(Voluntary Gastric Tubing)”的行為。任何動物的醫療都一樣,預防總是勝於治療,若海豚可以做自願性抽胃液的話,就能夠不時的監測一下胃液的狀況。既然稱作是“自願性”,就代表動物是在非強迫的狀態下“自願”的配合將胃管吞下。
既然是“自願”的,海豚就不應該出現撇頭或是迴避胃管的行為,運用2-Trail-Contingency原則的話,只要出現撇頭兩次,就必須要退步驟重新塑形。 去年負責訓練的一頭海豚,看到胃管就直接游走,如果看到胃管海豚就直接離開的話,就絕對稱不上是“自願”的了,所以要退到最基本的步驟重新塑形,也就是讓海豚對胃管產生好的聯想。 一手拿著胃管,一手不斷的將魚放入海豚的嘴巴裡,讓海豚對胃管產生好的聯想,這就是古典制約(Classical Conditioning)的運用。當海豚對於胃管不那麼討厭,甚至可能開始喜歡胃管的存在時,就可以將胃管慢慢的靠近海豚的嘴巴,當然靠近的同時必須持續給予獎勵。 一手拿胃管一手不斷將魚放入海豚嘴巴裡也有一個好處,除了可以讓海豚對胃管產生好的聯想外,也可以讓海豚看到胃管時嘴巴會自動張開來,如此一來可方便後續的訓練步驟。 當海豚不討厭胃管後,一手拿起胃管,海豚期待魚出現時會先張開嘴巴,這時就可吹哨打賞,捕捉看到胃管就開嘴的行為,這就是操作制約(Operant Conditioning)。當海豚看到胃管可主動開嘴後,胃管就可慢慢的朝嘴巴的方向前進,前進一點就吹哨打賞,直到碰到舌根。碰到舌根時我會給予很多獎勵,讓海豚喜歡胃管碰到舌頭的感覺。當海豚對於胃管碰到舌頭沒什麼意見後,才會往前推進到鵝嘴器(Goosebeak)。在鵝嘴器附近也是需要給予大量的獎勵,畢竟一條管子在喉嚨,我想沒有動物會喜歡這種感覺的,所以需要運用獎勵策略,扭轉海豚對於管子在喉嚨的想法。當海豚不介意胃管在鵝嘴器附近時,就可以進階到通過鵝嘴器的步驟,過了鵝嘴器時一樣也是給予大量獎勵,讓海豚喜歡胃管過鵝嘴器的感覺。以此類推直到胃管到達胃部。
整個塑形過程海豚的嘴巴都是自願性張開來的,並不需要用手扳開或是用指令提示海豚張嘴。如果到某個階段海豚會撇頭或是往後退達兩次,就代表需要退一點步驟,重建海豚對於胃管的感覺,後續的步驟才會順利,也可減少未來需要重新修補行為的機率。 重建整個自願性插胃管行為的過程並不會太久,很快的海豚又願意配合胃液檢查。 適時觀察動物的反應,尊重動物的感覺,達到目的同時也兼顧動物的感受,這樣豈不是皆大歡喜?
如需轉載,請註明原出處